- 熊玲:人心之柔
- 2018-06-22
为什么看到一些生活艰难的人会特别难受?
若问为什么?首先,基于物种本性——同情。从纪实片《物种起源》《动物世界》你会看到许多动物看见同类受难时的难过,例:豚尾狒狒,在幼崽狒狒生病时,是昼夜不眠的照料,当幼崽死去时,家族成员不吃不喝的守护很久;一群大鲸,围绕着奄奄一息的一条幼鲸,仿佛为竭力换醒幼崽在做努力,幼崽还是死去了,但成年大鲸们,围着死去的幼崽持续了两个月不离不弃...你无法不感觉到它们那令人伤心欲绝的难受,它们对丧亲的悲痛和哀悼,比人类还甚。类似这样的情景太多,看得常常令我感动。 可以想象,动物竟这般深情的同情,何况人呢?我们看见自己的同类受苦、看见自己亲人受折磨或离世时,一样会特别难受。 2)人对痛苦比快乐的感觉记忆要深。据专家对究脑神经与创伤记忆的研究,发现人对兴奋感受的释放比痛苦感受的释放要快,而记住痛的印象比乐的印象要快速而深刻。比如你尝过一次黄连的苦味,就永远不想再尝它,而本能的想回避、也本能的想念兴奋的感觉。 我们的经验感受也反映了,对痛苦事件的清晰度,远比快乐事件的清晰度要“记忆犹新”。只是有些创伤事件的感受因为太强烈,因为受不了而挤压进无意识深处“躲起”。有可能会出现医学上的选择性失忆,或精神分析认为的防御性隔离。 因此,趋利避苦也是人之本性。也因此,人类诞生了诸如释迦牟尼、耶稣等先知、圣人,他们的存在,正是因受不了人类生活的艰难、看不得人类受苦的见证。我们凡人一样,知道艰难的生活,很不是滋味,所以无论是自己,还是看见别人生活艰难,会因感同身受,或唤起文化基因里存在的同情心,而觉得特别的难受。3)人类已发展到高科技时代,物质文明早已替代了艰苦岁月。但是,地球上还是有许多人,包括我们GDP排列世界前茅的大国,仍有许多人处于社会底层、生活极为艰苦的境地。在一种难以描述的,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中,那些生活艰难的人们,就像一根根带刺的小草,撞击在我们柔软的心上。
(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: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熊玲。商业转载,请先联系。)
熊玲相关文章:
© 成都熊玲心理咨询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