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熊玲:生气的出路
- 2019-01-23
既然生气难免,我们得为生气找到有效出路: •改变对生气的态度。若你曾经觉得生气不好,又控制不住生气,气之后又后悔又自责。。。。那么从现在开始,重新看待“生气”:生气是人之常情,容许自己生气,也叫容许自己有脾气;若生气针对的人,生气之后准许自己道歉或不道歉,但不责备不悔恨自己。 •情绪外释放。生气有两种:发火,生闷气。爱怒火的人,是将情绪外释放了,但需要修炼“怒”对事不对人、不带伤害性的发火。爱生闷气的人,需要训练将“怒”生出来。但凡爱生闷气,或爱忍气吞声的人,被个性局限,内心的顾虑多,容易压制感情,心里不快不愿吐。说深一点,这是需要从改善个性做起,才可能达到“直面、真实、自由地表达情感感受”这样一种会生气。 •投射性反认同。人的社会性,决定了任何情绪的产生既是跟他人有关,也是跟自我有关。排除他人有意伤人而至人生气以外,大多数的生气,是来自双方无意识的投射性认同。即:一方按自己的意愿(但以为对方也有此意)要求对方,这个对方要么出于认同这个人而接受要求,要么处于害怕得罪人而被动认同要求。更多的是:一方听不得对方说话,或看不惯对方做事而生气,或埋怨。表面上是“对方”不会说话,不会做事,可实际是“一方”苛求完美的特性(他者观念与自己不符)令自己生气。当这一气撒向无辜的“对方”,而“对方”又无意识地接过来,自然是要么也发火,要么生闷气。所以,让情绪有出口,你得学会识别情绪的来源,若判断是他者的投射,那么可以选择反认同,即拒绝接招。
哲学家康德说:“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。自由,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而是不想做什么,就不做什么”。但事实上唯有生气这件事,我们做不到自由。不过,当你生气的时候,拿康德这句名言来咀嚼,是可以消解怒气的,不信你试试? •提升容错力。爱生气的人,心理容量小,俗称心胸狭隘。这样的人很像刺猬,其个性强硬,对坏话敏感(容易感觉自尊受伤,容易妒火),其内心深处是自卑、害怕被否定。所以他们常常是喜欢听好话,讨厌批评但可批评别人,憎恨别人跟己作对。。。这样的脆弱心,很难容忍差异。所以学会生气的根本办法,是修缮性格,提升自己对挫败的承受力、对自己或他人过错的包容力。 •内在目标。生气也是一种无能的表现。一个人当他有愿意付出时间与力量的事可做时,他是没有闲情生气的。客观说,平时令人生气的事,在有丰富生活内容的人那里,充其量只是牙齿磕碰了一下舌头。同理,一个人若是内在空虚,缺乏有价值的目标追求,他则会把关注点放在纠别人的错,妒别人的长,生气的机会自然很多。所以,学会生气的出路之一,是寻求自己的兴趣。人活得痛苦,常常是气由心生。若你很爱生气,那你也是爱痛苦的人,不过那样的爱痛苦,是煎熬的苦。你若学会了生气,那你也拥有了抚慰痛苦的技能。 人活得潇洒,就必须为自己的心找到一个家。那个家不依赖外界的支持,只依赖自己清楚的人生目标和实际能力。只有这样的家,可以源源不断地给你生活的动力,给你真正的—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。你爱生气吗?没事,请学会生气。
(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,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熊玲 商业转载,请先联系)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熊玲
熊玲相关文章: 熊玲:怎么思维怎么活 熊玲:感言如果 熊玲:给心里的坎通条路 熊玲:理解与不解 熊玲:我不想胖 熊玲:通向完美犯罪的梦 熊玲:联想后面的主谋 熊玲:牺牲者的迫害 熊玲:为何叛逆自我愿望? 熊玲:乖孩子的三张脸(上) 熊玲:解读“无聊综合症” 熊玲:有种感觉叫“谁治疗谁说不清楚” 熊玲:《虎妈猫爸》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熊玲:人为什么受不了亲人受苦?
© 成都熊玲心理咨询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