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熊玲:为什么面对各种知识,知道的越多才发现自己什么也不知道?
- 2019-02-25
(知道不知道)
的确,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:知道的越来越多才发现自己什么也不知。至于为什么,我会联想到几种俗称来理解。1)书到用时方恨少。这句俗话,伴随人从儿时长大。大人常用这句名言,告诫小孩“要多多读书,不要将来后悔...”;经历过这句名言的成人,是想告诉一种体验:知道与实用是两回事。在求知时,我们总会有拥有的膨胀感,以为自己羽翼丰满(知道了很多)可以掌控世界了,当翱翔于天空(独当一面)时,才发现自己的渺小,既不知方向、也不知边际,既不知该在何处落脚,也找不到回家的路。 “书到用时方恨少”有多层人生含义,其中之一正是:我们对知识知道的再多,在现实面前(比如,如何解决失眠、失忆等等问题),你不是感觉头脑发聩,就是焦头烂额。2)苏格拉底的“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”的启示。这句经典,是智者苏格拉底深含寓意的思想。关于对世界本质的认识,他想传递的是:不是要去征服谁,而是首先要让你学会正确地思考。任何科学理论都不具有终极意义,都不可能具有完全的实证基础,它永远有变成“不科学”或“伪科学”的可能,它并不具有不受怀疑、不能触动的地位。如果认为科学由于其客观性、实证性而不可怀疑、不能触动的话,这种态度也和迷信相去不远了。 哲学发展成为一门具有持续批判反思性质的现代学科。我们从苏格拉底得到的启示是,对于社会和个人来讲,最大的危险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停滞。天下,从来就没有任何权威,没有赤裸的正确,没有别人早为你准备好的,石头一样的真理。骄傲的人类啊,您就承认自己的认知是有边界的吧! 苏格拉底还给你们这样的启示:人面对各种知识,当你你知道越多才可能发现:知识无边,对此你永远处于“什么也不知”。3)生命有限,学海无涯。与这一成语相近的还有:学海无涯苦作舟,活到老学到老,等等。这些“俗语”都在尊尊告诫世人:知识是无穷尽的海洋,人对知识的知道,不过是沧海一粟。在求知的过程中,你才知什么是山外有山、人外有人。在知识的宇宙里,人始终在起点。 因此,有必要再用苏格拉底的话来勉励我们:不要骄傲,承认自己的无知。我们的思想渴望经验和成长,但我们的人生又是那么有限,无法经历世界上所有发生的一切。那么,可通过阅读求知,能让我们花费较少成本去获取前人留下的最大思想财富的方法。而灵魂的成长,是需要我们尽可能多的经验,这,我们除了自己亲身去经历,剩下的都可以通过阅读,去知道、去开拓知识的海洋。
© 成都熊玲心理咨询有限公司